SOME OTHERS

RADIKAL

RADIKAL可以是一份雜誌,又可以是一張海報,在2010年3月推出第一期,專題訪問對象亦是創辦人之一的REACH,而本月推出的第二期的封面人物則是剛到台北進行宣傳創作的KR。每期都以中、英、日文刊登,在台灣、美國、日本及香港有接近一百個派發點,免費索取。錯過了的朋友也可到RADIKAL網站瀏覽。

“PRIMARY” Featuring Original Artworks by Graphic Airlines

Graphic Airlines的擁躉們都應該知道他們即將舉辦展覽,這次將他們的角色、概念重新注入被廢棄的物件,為各位觀眾帶來新一次的“Voyage”,本星期五晚起程。 現代城市人追求科技進步,生活壓縮到嚇死人,目標為本,效率為先,對生活的觸感慚慚薄弱。究竟這人生旅程要追求什麼呢?目的地也可能一樣,還是應忘記目標,體驗過程才更快樂。 這次展覽以“Primary”為主題,喚起一種 “喚醒”的感覺,不需要高級的技術,沒有華麗的粉飾,不需精密的解析,更不是為買家而製作。是最初,很粗糙,沒規範的。回想小時候接觸各樣東西的興奮,一些簡單東西也能成為玩具,只要運用想像力已能創造出自已的世界。 這展覽不只是一個畫展,可以說更像一個小朋友的玩耍間,我們利用一些簡單的素材,如無聊膠玩具,鉛筆、擦紙膠、鉛子筆、圖釘等.算再加上一些在街上撿回來的各種材料,融合拼湊而成作品。創作過程可能比完成品更為滿足,“Enjoy the Voyage”,這亦是我們 Graphic Airlines 一貫理念。 OPENING DATE: 15TH OCTOBER, 2010, TIME: 6PM – 10PM… more

Andrea Wan

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Andrea Wan這個名字,其實已經在旁邊的鏈結裡待了很久,今日要介紹的就是她。生於香港,但現身處加拿大,正為多本雜誌繪畫插畫,亦曾發表個人短片的她,圖像都很複雜,但絕不會阻撓你對畫面的思緒。 另外,最近Andrea正聯同其他七位藝術家(Christopher Blackstock, Peter Gronquist, Robert Minervini, Sebastian Wahl, Langdon Graves, Catherine Ryan and Jen Mann)在三潘市的Gallery Hijinks舉行聯展,名為Highly Contagious,直至十月九號。 Born… more

龍家昇

在微博上認識了一位為繪畫兒童畫的插畫家,龍家昇。 他現居比利時,但是個成長於荷蘭的香港人,大家如果對他的作品有興趣,可到他的個人網頁瀏覽,但他正在製作一個全新的網頁,密切留意。本人獨愛他的電影插圖。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by Banksy

在四月份曾經介紹的Banksy電影《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在完成世界巡迴播放後,將於9月6日推出DVD及Blu-ray,並會在英國Amazon網站推行預訂。無緣欣賞在電影院觀看的朋友不要錯過,除了星星形眼鏡外,這個影碟套裝也應一拼提供爆谷及噴漆。 related post: Banksy –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New Trailer

川島小鳥

川島小鳥(Kawashima Kotori)是位出生於八〇年的日本寫真家,剛於今年四月舉行了跟松岡一哲聯名展覧,名為「未来ちゃん」,所有相片都是圍繞著他女兒生活照,並推出跟女兒同名的相冊《Mirai-chan》,限量五百冊,售價1500日圓(円)。

WHAT IS THAT

早前因為RANDOM IS BEAUTIFUL的展覽,獲得WIT的邀請,成為了他們這個新webzine的第一位在feature article出現的人物(感謝)。WIT是純本地製作,當然內容也由香港出發,要認同他們的是,其實本港亦有很多值得令人關注的力量,無論在文化、音樂、藝術、設計等等。 WIT由WHAT IS THAT頭三字母組成,因為我們相信創意沿自好奇心,而且wit也可解作有智慧/明智的意思,現在這個時代是資訊泛濫的年代,每天都會接收到大量訊息,但當中有不少是沒有益處的訊息,所以另一方面我們提倡「要智慧地選擇接收的資訊」。 WIT由三個年輕的創作人創立,由街頭藝術開始到認識設計,我們當中有在學的設計學生,有自由設計師。 創立的目的是要給香港創意人一點支持而且令設計藝術文化資訊能夠更加流通,而且讓大眾更明白設計藝術文化,令他們能夠認識各方面的創作包括平面設計,藝術,時裝,音樂,攝影等等。 因為我們發覺,在香港真正認識設計及藝術的人實在太少,是不是設計的資訊不流通所造成?設計的資訊是否不能夠傳到大眾? 因為在日常工作中竟然發現就算任職設計業的同行都未必對香港設計及藝術界的消息有很大的認識… 另外我們創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現在社會太多空口說白話的年輕人,聽過太多人要開品牌,要寫書,要做創作,但之後無疾而終。但願他們不是覺得辛苦而放棄。我們希望用我們自身去做一個例子,證明做創作?是要是要是要行動,而且要堅持,希望能夠能予想開始創作的朋友一點點信心。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要行動,而且堅持! 所以WIT會不定期做一些訪問,讓香港的創作人分享一點經驗,令有興趣做創作的朋友更加明白創作的背後的故事。 希望憑WIT開始能夠引發更多人對設計藝術有興趣,而且對香港藝術文化多一點尊重,令香港人明白其實本地的創意行業有不少人才。 甚至希望將來有機會向世界各地傳遞香港的創意藝術資訊。 What Is That Webzine

TIPS!

Tips for artists who want to sell by John Baldessari 有時都會喜歡看到這樣的大師作品,白紙黑字,總好像悟出甚麼大道理,有點可笑有點現實。 反邏輯,反具象,反美感?

抽象/抽離。

Left: Katharina Grosse, “Infinite Logic Conference”, 2003 Right: KR, KR dripping in Taipei, 2010 KR(Krink)有否想過贊助Katharina Grosse?那些色塊到底是甚麼一回事,怎樣的觀眾才會看得出創作過程中那釋放出來的氣味? 我再一次寫Katharina Grosse,我係咪唔抵得佢?

多或少。

Left: Katharina Grosse, “This is no dogshit”, 2007 Right: Yoshitomo Nara, “Traveling with Yshitomo Nara”, 2008 剛讀過有關Katharina Grosse的訪問,又看了Yoshitomo Nara的紀錄片。 「孤獨與疏離,是我創作的動力」和「純粹的視覺快感」,其實不用著意太多的解釋,我們接觸到的都祇是一種媒體,呈現的姿態並不重要,某程度上內含的一種動力轉移才是這裡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