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UN)FAIR在星期日明報。

ART(UN)FAIR在星期日明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23/1/1/2341841/1.html

周日話題﹕Art is not a fair
2011-05-29

【明報專訊】這兩天逢人必問﹕「你去咗Art Fair未?」儼然變成一件潮人潮事。本地創作人K.S.和街頭藝術團隊Start From Zero也來湊熱鬧,舉辦Art-un-fair(香港藝術(非)展覽),活動名字一語中矢,即使不是與Art Fair對着幹,也一定有質疑意味——究竟何謂藝術?藝術的價值何在?除了讓來賓買家付昂貴入場費,一邊喝紅酒一邊消費藝術品,藝術家和作品還能與觀者建立何種關係?

Art-un-fair 以物易物

在Rat’s Cave旁邊的堀頭巷,任何人只要拿一件物品來,都可以物易物,換走參展創作人的一件作品,帶走的可以是一幅畫、一首音樂、即場繪在身上的紋身等等,悉隨專便,而他們唯一不接受的交換品,是鈔票。Art-un-fair選擇這樣的形式,背後有幾種意圖﹕「藝術品的好壞,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主觀的,亦有不同價值,當不是以銀碼去衡量時,而人人也能擁有藝術品,他們會以什麼來交換?這是我頗好奇的。」

K.S.本身是設計師,也是畫家,去年舉辦了個展,今年亦有去Art Fair,他感到失望﹕「無論在Art Fair或其他展覽,觀眾很少用心觀賞作品,出現的目的彷彿只是舉機拍攝,證明他們到此一遊,畫作變成背景,文化藝術的意義好像有點扭曲。」他續說﹕「可能作品不是太吸引他們吧,或許他們不知怎樣欣賞藝術,對我來說,藝術最重要的是交流,我希望藉着這次活動,把藝術家創作的手法、思考的路徑,甚至所選的媒體、他們如何着手創作,以至成品,都一一在觀眾前呈現,來個徹底接觸。」

藝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更貼近生活——就算你只是路過,都能碰到藝術或創作。活躍於香港街頭藝術的二人組合Start From Zero,提供了這次活動的場地。Dom和Katol十年前已一起創作,Katol告訴我﹕「本着『從零開始』的心,我們希望透過街頭作品,鼓勵香港人表達自己。」他們最近租了太平山街的舖位,羊頭是他們設計的衣飾,但他們別有用心,掛的狗肉是為他們欣賞,又苦無渠道發表作品的創作人「搞事」,提供展覽場地,建立社區文化。

Dom擁有一臉佛陀的詳和相,他坦言﹕「本來這條街人流很少,租金尚算便宜,自從我們常常舉辦活動帶旺了人流,租金真的上升了一倍不止,租約一滿,我們也不能支持了。」這正正道出了藝術家或創作人的矛盾,他們究竟應靜靜地在火炭遠離人群閉門造車?還是鬧哄哄地吸引大眾多參與藝術活動?此城最叫人灰心的是,只要稍微有點成績有點noise,商人總找到隙縫來抽「水」,藝術最終不能是純藝術﹕藝術家除了創作,總要想盡辦法營生生存,而還要背上「商業化」的罪名,而藝術欣賞,最終無奈地被迫變成消費。

希望感受街道藝術文化的人,趁這兩年去Rat’s Cave鑽鑽吧,香港所有舖頭,就快通通變成pop-up store了,只有一年半載壽命,哀哉!

文 饒雙宜 yiusheungyee@gmail.co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