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七劍(Seven Swords)…

「越是期待越是美麗」,這句話常常也聽,就連歌也有得唱,是真心話還是唱反調,後面可會是一句「啞巴吃黃蓮」吧?今晚沒有懷著甚麼心情看戲,感覺非常不錯。有日式風味的邪氣化妝服飾,七位夕陽武士加上地方場景,美術也不俗。從前經常玩日本電玩,聽起來戲中的背景音樂也跟某些角色扮演或卡通配樂很相似,原來川井憲次真的有制作過類似作品。徐克這個名字在我的年代,可說是經常都會出現,而且他的產量也真不少,看過他的作品年表後發覺有頗多的也在我腦海中出現過。但自從他再拍《蜀山傳》,對他的電影真有的卻步,不過之後也沒太多他的新作品走到市面。對近幾年不論中西的電影文化都耳濡目染了,所以看這電影時總有場面是「熟口熟面」,不知誰先誰後還是改編關係,故事中也順手沾來了個朝鮮人,又安排了臥底,但複製率不算高。友情、親情、愛情的分佈剛剛好,幸好沒有搶去武打部份,最怕某些故事開好了頭,中段只顧兒女私情,而香港好像很久也未有古裝人物在銀幕上打得這麼厲害了,早前星爺著唐裝時也只像NEO來了豬籠城寨,血腥鏡頭比一般武俠片都多,毫不保留跟《標》片一樣甩手甩頭甩腳,令我更加想看他八十年代初的實驗電影,奇怪的這次人馬分離來得更慘情,但每場交接更有點怪,似錄低電視劇然後刪去廣告。一看便知又又又留下伏線,不過繼《七劍下天山》來一套《七劍上京城》,七棍對火槍亦不錯。http://www.sevenswordsthefilm.com/

日本同人誌(JAPAN Cinetribe)…

《z reactor》估不到相片威力迫人,比起順滑清晰畫像立體感重之餘,非常佩服攝影師,有點像公路格局之外帶您東京一日遊,不用對白,您就自動跟著快門的節奏和相機溝通起來;《Broken Blossom》,一輪八米厘穿梭生死之間,故事無需刻意安排,人生已是她那齣好戲;在《Waiting for Flood》五十分鐘裡真的找不到高潮所在,倒想再續看女角到底會有多可怕。

異共 – 第II個10部(Twentidentity – The 10 of Part II)…

第二個十部﹐多套都跟情慾掛釣﹐有真實亦有虛無。第一部的《Twenty》說是用來表不知怎去面對二十歲這關口﹐在我二十歲那年未曾有這種感覺﹐只在看罷後不知怎面對這齣短片﹔《Race》就把現實的愛情弄成搞笑化﹐歡場裡而虞我乍﹐一夜真說得上是「情」?騙財騙色各有各忙﹔《Neighborhood》兩個隔壁的男女﹐不知通過甚麼雙雙跳起舞神交起上來﹔《With Mobile Queen, It’s Different》戲名已像是手機宣傳口號﹐科技給這導演拍得像毒品一樣,試細看街上有沒有中了手機毒的人﹐實在中毒的人真是大有人在,有手機比賽都有人因狂發短訊而手指抽筋,最終要送院救治﹔《Sink & Rise》因老豆古怪理論,竟把女兒押下做賭注,小食等於女兒?看得短、寫得更短。

Tea Magazine #49

vol. 49, 地下 VS  經典「89268」5年抗戰 x 10大單位t-shirt展 「Listen to me!」KS這次派出代言人Little Spokesman,而89268等數字便化成它的面孔,高呼:「Listen to me!」,這就是KS捨graffiti轉投poster arts原因──簡單直接。而紙盒9位一體更繪上插圖畫,儼如砌圖遊戲。 related : preview / details / info.… more

TX10.1 Designer Tee Exhibition – details.

89268 & upstairs presentsTX10.1 Designer Tee Exhibition2005.07.25 – 2005.07.31Arts Centre 香港藝術中心 有沒有試過因為一件Tee而想起一個人?有沒有試過因為一件Tee而認識一個人?那個人叫甚麼名字長得怎樣可能你已想不起來,因為你只記得他常常穿Salvador Dali作品的Art Tee。有時候你會因為一件Tee而對一個人改觀,因為有一天他突然穿War is Over。因為Tee,今天我們仍能在街上看到John Lennon和Kurt CobainTee的性格,也是穿著Tee的人的性格。吸引你的除了圖案款式,可能是那圖案原作藝術家,更可能是那設計背後的概念,亦可能是Tee所表達的訊息藝術何嘗不是如此看Keith Haring的畫和看他的Art Tee同樣令你會心微笑沒有蒙娜麗莎的笑容,可以穿她上身代你微笑外表內歛的,借Andy… more

我城(i-city)…

全部故事都有很灰的調,我城真是這樣?有 時黑暗面未免看得太重了﹐但也要知道五光十色只是表面。個人認為《累透社》最能令人明白﹐明白現今打工仔的生活﹐唔得閑死亦唔得閑病。觀感來說比較喜歡五 斗米的《饕餮》﹐「食自己」的結局也真的很誇張。《消失中的城市》用上Stop Motion手法﹐有點像兒時看ETV教育電視的味道。《i-city》網頁裡介紹的一欄寫了一句「抒發對這個城市的希望」﹐其實是「希」還是「絕」?但我心不會有「冀」﹐想到最後﹐我也應該是灰調的一群。p.s. 祝朋友「秋紅」下星期的Battle of Band順利出線﹗ prev. post : i-city

Fantastic Four(神奇4俠)…

好萊塢又一公式化漫畫英雄電影。不過我這裡說「公式」﹐意思好像很含糊﹐但有捧過大多數這種電影場的朋友﹐大概也會明白。雖說是《Incredibles》的原著及真人版﹐但認真卡通化及搞笑非常﹐搞笑並不是指戲中的笑話﹐是故是的舖排跟情節﹐更甚是內含一些「港產式」笑位。如之前說他們的大電影把本應可人馬行空的漫畫「公式化」了﹐倒不如說是「粗製濫造」吧﹗看完戲回家時﹐想找回那個本應長期居於玩具箱穿綠色斗蓬的Dr.Doom﹐卻發覺不見了﹐只見忍者龜跟He-Man在打數碼暴龍機。如果能找到他﹐希望他不是正跟LEGO或變型金剛鬼混中。

鯊皮男與蜜桃女(Sharkskin man and peach hip girl)/東尼瀧谷(Tony Takitani)…

1230﹐晨咁早的bc sunday差少少就遲到。首先申報並不是「吹水」﹐今早去看的《鯊皮男與蜜桃女》我在早幾個月前突然心血來潮的找回來看再看一遍﹐肆出搜尋但未有收獲﹐正當的非法的途徑也找不到這齣戲的蹤影﹐但不知是巧合還是神仙眷顧﹐正在我有打算放棄重看這齣戲的時候﹐就在上月頭收到他們bc sunday的電郵﹐所以個多月前已經買了今天的戲票﹐但選座位的時候看到竟然還要比我早﹐勁﹗在中學時期﹐不知從那位同學手中借來這張三級影碟﹐當時根本不知是三級電影﹐以為是古惑仔配上色情﹐看見封套上抽著煙的淺野忠信覺得很有型﹐便把它帶了回家。看完了﹐心頭湧現「不是嘛﹐就咁完呀?」﹐真的不知有甚麼好看﹐雖然有一兩個笑話搭夠﹐但轉頭已把戲裡的內容從腦中清洗了。今天重看感覺真不同﹐而且是在戲院中﹐真狠自己當天把這套戲列為可以不看的類別﹐早知把那影碟據為己有(哈﹗)﹐只好怪當年年少無知兼「唔識貨」。事實上﹐這種故事橋段在港產電影裡也屢見不少﹐黑幫內鬨穿櫃桶底爭女殺人﹐但改編自望月峰太郎漫畫﹐中古日本黑幫搞笑服飾﹐自時古怪紋身吸毒奇想﹐變態阿叔性騷擾﹐核凸基佬殺手愛上目標﹐處處笑話亦處處黑色﹐不知最近期的《下妻物語》有否在這類漫畫式電影借鏡呢?喜好時裝的朋友如果看這電影的時候﹐應該多留意淺野忠信﹐因為他的指定服裝指導就是菊池武夫。但我不太懂欣賞﹐還覺得跟嘍囉做型同樣滑稽。下午再看一齣日本電影﹐是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小說。恕我孤漏寡聞﹐這位日本名作家的書﹐我一行也沒有讀過﹐由最近期的《黑夜之後》到那本在日本像聖經一樣的《挪威的森林》通通未看過﹐可況這部《東尼瀧谷》﹐所以今次把這部短篇小說搬上銀幕總不能錯過。一幀幀舊照片影像﹐慢板鋼琴加上幾句童年背境作電影序幕。導演與攝影師真把一本書拍了出來﹐視覺上沒有甚麼花巧更談不上震撼﹐就是那淡淡的調子﹐鏡頭就像一頁一頁地跟觀眾翻到最後﹐戲內角色也與觀眾交流幾句﹐可能這就是字與影像的最大分別。戲裡誰才是病態?戀物還是戀妻?還是自覺內心醜陋要外表補救的人?看完電影也想試試走到他的文字裡﹐但怕看過後內心更加空洞﹐希望村上有一些不會似東尼的心一樣失落寂莫。http://www.tonytakitani.com/ 看見Ms.Telephone寫一篇「油麻地見面」。她說會在七月十四日在油麻地看《Steamboy》﹐請不到她幫忙購票﹐幣﹗ 同場加影﹐跟Mr.Katol在我的sketch book上「亂畫一通」。

短訊不如長信。

每個月手電的分鐘用量也是有小無多﹐偏偏短訊都會令我多交十幾至幾十元不等。我不是愛「電話粥」的人﹐但更不需要用短訊訓練「急手令」。要是知道我家住址的﹐我更想收到親筆提字﹔我也想寫字給您﹐雖然字不好看﹐總好比「零一零一零零一零一一」。 「要借助這短訊扮交往﹐我未信 親口不敢說的短訊。」

War Of The Worlds(強戰世界)…

今次史提芬史匹堡再找外星人搬上銀幕,不過跟廿三年前《E.T.》的形象走另一極端,一改親民路線大開殺界。倒真想看看那編劇是怎樣改編的,抑或原著就是這樣沒有主旨,還是我被那些銀彈攻勢浩瀚場面蓋住了眼。導演果真與湯告魯斯合作無間,全齣戲就像只有一位演員。故事裡亦有很多講不通想不通的橋段,外星人會被一塊鏡騙過?外星人真的要抓我們地球人的話,幾個人的人力可救回他嗎?說他講外星人,又無頭無尾;講親子情,又交代得唔清唔楚,只在最後來個抱抱;講英雄,更不知所謂。如果能走出電腦電影路線的話,而可以一樣賣座的話,何不繼續那《Catch Me If You Can》、《The Terminal》呢?我是相信會有外星生物/人的那一群,所以亦對這類電影/書很感興趣,有時也愛看看那種陰謀論之說,不過今回真是失敗之作,現在「有早知,無乞兒」地說,看《東尼瀧谷(Tony Takitani)》仲好,頂!強甚麼戰世界,挨打世界而已,不如說一夫當關吧了。

頭文字D(Initial D)…

動畫,它不會是首選,寧可選《高智能方程式》;遊戲,它不會是首選,會玩《RAGE RACER》;電影,今晚去了看《頭文字D》。它的漫畫也不看字與內容的情況下翻過一兩期,動畫也只在亞視追過幾集,不過CG場面始終不太合心水。在星爺的《功夫》後會令人引頸以待的港產電影(算是吧),十個朋友,有九點三六個朋友說也會進戲院看的電影。不過又以本人的非正式經驗統計,這種情況很大比率也是會令人失望的。本身亦非愛車或玩車之人,最愛坐交通工具,雖然也儲過錢去買電單車,但最終也因老媽子的「皮包鐵」理論放棄了。 票房果然很厲害,看報紙的廣告寫四日在全亞洲已收超過五千五百萬。這齣戲,男拖女去看大多原因是看?車、甩尾、飄移,女拖男去看多數是看各男明星吧!?我是想看看怎麼日本有這多飛車高手,同時漫畫也是出品但怎會由香港人將之變成電影? 但在香港像賣明星多過賣戲,在看報導又說邊個戲份少,邊個演戲差,邊個場接吻戲,傳媒就是這樣像沒有應該要報導的事情。不過說真的,我也覺得黃秋生是對傳媒撒謊,因為周杰倫的戲真是差得很,對白已不算多加上是配音,出來的感覺真的差,在結局時唯一的感情戲加上那滴眼淚,真無言以對;個個看完都說杜汶澤的戲很「搶」,搶當然搶因為又是演戲中唯一一個搞笑的角色,而且是一個漫畫角色,他那種浮誇的演法果然很合用。飛車的場面是我最想看的,不過發覺多得有點膩,都是同一個的甩尾動作戲中出現次數,比起周杰倫的對白還要多,加上集中在書中涼介的主場「秋明山」,其實也有得悶。但在動漫畫裡出現過的「溝渠走法」能夠拍成真,車手和攝影的確是值得一讚。 有玩車的朋友看過後對我說戲很假,假的是有關我不知道的汽車知識,甚麼沒有了空轉聲,腳踏不正確,對不起,請另找行內人吧。愛雪鐵龍的我翻看一次《The Goddess of 1967》吧!http://www.initialdthemovie.com/

OWL Our Wonderland.

_foto by Mr.c# 昨晚相約好幾位朋友在尖沙咀相聚同相討工事﹐一等齊人﹐「頭痕」既時候又到。問題 : 選擇哪兒吃晚飯才是正確的? 因為昨晚都算是大棚人之夜﹐總共九位之多﹐人數涉及到這個數目通常只會出現在大時大節上﹐閑聊聚餐多極都是四五位﹐所以我們多數亦會因應我們既工資而選擇「茶記」這種香港特色的食肆。但在「茶記」很難「hea」這麼久﹐而我們還有事相討﹐所以還是選擇到cafe比較適合﹐但在尖沙咀到過好幾間cafe﹐個人來說沒有一間較為好坐(hea)。今晚Mr.Katol作出新提意﹐到那間「通利對面上樓那間(說不出名字)」。一出電梯就被那個像知客一般的「KURT IS MY HOMEBOY」人形紙板吸引住﹐一坐低又要忙著看投射在牆上的影像﹐BLUR﹐OASIS﹐SUEDE﹐ROBBIE WILLIAMS…接著各人已開始交換手上的Black book﹐貼紙之類的東西﹐只知道我們的六人套餐有意粉﹐雞翼﹐簿餅﹐吉到豬扒和最後的雪糕甜品﹐好似好fusion。雖然埋單頗為貴﹐而且我實則也不知道食的是甚麼菜式﹐但食物環境氣紛也是意料之外的好﹐失望的是沒有ginger coffee…有閑錢這間OWL Our Wonderland既cafe係一個要「hea」的好地方。 題外話及話時話﹐那個「hea」字何時會正式成為一個中文字及納入字典詞典之內?

收購舊書。

校園的暑假還未正式開始,今天已有人上門話要收購舊書,今日一樁相信只係序幕,應該陸續有來。我的讀書時代已有這種上門收書黨的出現,但沒有賣過給他們,我的舊書,一些給了朋友親戚之類,一些老媽子說留給弟弟。請等等,我和弟弟年紀相距五年,留得到咩版都轉啦,但出奇地到弟弟升上中四中五時驚覺有一兩冊竟然合用﹐老媽子果真厲害。不只收書黨,那些上網、電話之類,政府都應該要加以立法監管,街上中途欄截加電話攻勢也不夠,仲上埋門。家中的鐵閘信箱不在話下﹐經常出現宣傳單張﹐外賣、補習、士多、電腦、甚至試過有私煙私酒購物清單﹐樓下看更阿姐不知是否能開眼入睡﹐密碼閘亦形同虛設。西洋菜街上也經常遭那些問卷調查「美少女」欄腰截停﹐用大半分鐘嚷著要阻我一分鐘﹐其中一次我試過因等朋友而答過那些問卷﹐第一條 : 請問貴姓? ; 第二條 : 是否在職人仕? ; 第三條 : 有無抽煙習慣?; 第四條 : 有無用信用卡?﹐這四條問題有關聯嗎?還是那種心理學的「自由聯想」?所以我非常抗拒這種無聊問答﹐我提供的也是假資料﹐但就我眼所見在有一些男仕們看似非常受落這種「美少女」的電眼攻勢﹐在雨中撐著傘絲絲細語。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跟那些駐足在街上及在電話中的人「玩野」一輪﹐但上門就廢事﹐免得有後患。今天上門收舊書的那位「哥哥仔」問有沒有中小學舊書﹐我已經堅決地答了一句「無﹗」﹐他還加一句叫我找清楚﹐真想拿一大疊《東Touch》、《便利》、《Milk》、《YES!》、《Exam》、《全能足球》等等的雜誌給他﹐無心向學的我﹐這些就是我在中學時期的讀物﹐你收不收?最終我當然沒有拿給他﹐「我呢道無人讀書好耐喇﹗」作為首次見面的話別﹐老媽子亦在旁報以一聲冷笑﹐不知所謂可事?

Batman Begins(蝙蝠俠:俠影之謎)…

相 信是電影或漫畫公司都想在前傳系列分一杯羹才開拍這個《Batman Begins》,但自從在眾多《Batman》電影系列最強卡士卻搞得蝙蝠俠一團糟,《Batman》的命運亦好像死了在加州州長之手上﹐老實說除了這齣 Christopher Nolan的作品之外﹐最喜歡當然是Tim Burton執導的第一集﹐但小時候在家中看LD﹐差點給Jack Nicholso(小丑)嚇死﹐床上要大被蓋過頭才能入睡﹐威力等同《大迷信1993》。 不 知這齣《Batman Begins》能不能算在Christopher Nolan吐氣揚眉之作一項內﹐黑白獨立電影《Following》不算太矚目﹐另外有影帝Al Pacino坐陣的《Insomnia》戲味亦平平﹐自覺他的《Memento》應該是史無前例相信亦後無來者﹐佈局可說是技驚四座﹐ 《Irreversible》想抄也抄不到﹐心痛的是在影視店找一張新的《Memento》VCD也只是十元。 大 電影始終是大電影﹐要迎合一般觀眾口味﹐電腦特技模擬城市大量爆破靚仔靚女在所難免。畢竟Christopher Nolan也有份寫故事﹐但故事的舖排總不能天花亂墜﹐雖然交接很好但故事其實比較傳統。在前傳誕生之前蝙蝠俠給我的感覺是浪族闊少爺﹐做英雄為興趣﹐我 沒看過《Batman》漫畫﹐所以佢地在前傳中加入一個這樣淒美既童年﹐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稻草人是真的但估不到他會這一集出現﹐不過像淪為配角﹐忍者大 師才是最後頭目。戲真的很長﹐超值非常﹐忍者大師死了還未到結局﹐他們也用一張紙牌輕輕將觀眾帶回一九八九。這前傳果真算是佳作﹐希望能成 《Batman》的番身之作。 戲中阿福永遠最年青﹐他才是真正蝙蝠俠左右手。不過都好佩服蝙蝠俠﹐因為佢應該都係眾多漫畫英雄裡面唯一一個普通人﹐無需借助異變力量能?強扶弱。渡邊謙就像香港的劉師父演《Kill… more

National Treasure(驚天奪寶)…

就像期待《The Da Vinci Code》上映之前的前奏,可能是自己之前看過《達文西密碼》和《天使與魔鬼》小說的關係﹐在看這套戲的時候都會想著戲裡和小說的出處﹐不過「天下文章」其實無所謂﹐總之戲拍得好就可以﹐其實我情願看小說﹐二個多小時實在很急﹐有很多所謂的線索都只是輕輕帶過﹐根本不可能像書裡逐一解得清楚明白。大家談的都是同一類的話題﹐雖然都是十字軍﹐共濟會﹐錫安教等﹐但這《驚天奪寶》裡的線索顯然都是講及美國近代史﹐始終是荷里活電影大美國主義﹐沒有Dan Brown的話題扯到那麼遠。戲裡節奏很快而且動作場面亦不少﹐觀眾應該也容易受落﹐結尾當然亦不乏加上一個「老土」的浪漫式結局。http://www.nationaltreasure.com

Sin City(罪惡城)…

暑期檔期既戲已經陸續上映﹐今晚首輪的是《Sin City》,又是在我看之前經已有幾位朋友推介過﹐都如以往一樣跟我說點好點正﹐哪點好哪點正又說不出﹐「仲之好血腥好暴力啦」朋友道。但我不是要看這個嘛﹐要血腥暴力﹐我落街用十幾廿蚊買《睇你點死》系列VCD好過啦。基本上這類漫畫改編的我都甚感興趣﹐但這個《Sin City》的故事從未看過﹐腦海只有那個坐電椅的大隻佬玩具﹐所以宣傳報導都說電影裡都跟足漫畫﹐用黑白做主調﹐甚麼分鏡也跟原著一樣﹐這些我一概不知﹐因為我根本沒有看過﹐看完了更加一頭霧水。這齣《Sin City》跟以往的「蝙蝠」﹐「蜘蛛」很不同﹐以前看的都往往會有一個類似「大佬(頭目)」既物體﹐或者會有個好重要既任務﹐但這齣兩個原素我也看不出﹐有點兒漫無目的。大量角色加上好像是獨立的故事「炒埋一碟」,對於忠實讀者來說可能是好的﹐因為一次過可以在戲裡看到眾多漫畫角色﹐但對初次接觸而不知來龍去脈的觀眾﹐故事實在有點倉猝﹐急於交代接著的角色﹐宣傳始終不能信十足﹐找來Quentin Tarantino作客做Special Guest Director都難免有少許雷聲大雨點小。電腦做的場景拍起來真的有點像本港的「火柴人」飲料廣告﹐但除了有兩位美少女之外﹐最好睇就係入面舊款名車﹐但美中不足只能看到黑白色。如果請來John Woo作Special Guest Director跟Clive Owen再來一場「飛車」﹐可能會更加有睇頭。

舊同學。

今日返工途中在火車上「巧遇」一位舊同學。「巧遇」應該係一個較為合適既形容詞﹐火車裡大家都塞著耳筒﹐所以只係例行咁寒暄幾句﹐在她口中得知﹐這位舊同學在我現時工作呢一區已駐守長達五六年之久(嘩~)﹐而我一年也未夠﹐而且之前返工時間唔一樣見唔到都不足為奇﹐但我跟這位同學是住同一憧大廈﹐不過自從大家離開校園之後就好似無見過面﹐難怪佢今朝同我講以為我已經搬家。講起舊同學﹐都唔會未試過係街撞見﹐不過多數會係市區(即旺角﹐尖沙咀﹐銅鑼灣等地。)﹐再講真有點慚愧﹐現在比較熟﹐見面比較多既朋友當中﹐沒有一個是同學來的﹐可能是當年不懂交際人緣甚差所引至。奇怪﹐這個世界真係有時大又有時細。返到家中﹐立即找我那個自稱有老人癡呆症經常煲落燙唔記得熄火既老媽子問一問﹐她竟然記得甚至能夠指出該位舊同學是住樓下十幾樓﹐相信她那個癡呆症是「弗氏」所指的選擇式失憶﹐唔知佢真癲定假傻。

大友克洋﹐對唔住。

首先﹐在此謝過各方好友關心﹐請不要誤會關心我係因為感情煩惱、工作壓力或是身染重病之類﹐今次只不過是一套限量版《SteamBoy》BOX SET而已。由於我較早之前在這裡「嗔」過「黑色星期五」事件﹐Ms.Jenny外遊台灣之時不忘在我既blog留言﹐說她已買到台灣中文版DVD﹐並告知在「阿麥書房」可以訂購(也要謝過21thfriend的e-mail)﹐還未知甚麼事的我一看之下﹐「OH SHIT~」日本版已在四月十四號推出了﹐怪不得KUBRICK的店員會說斷貨﹐成個月喇撞鬼。再立刻四出搜尋﹐更發散了「多達兩名」即將會到日本既朋友幫忙找找﹐Ms.Flower已經於昨日下午返港﹐亦盡了她的綿力抵達「一間」HMV﹐當然結果是找不到﹐另外一位聯絡不上﹐所以已打定輸數。今日﹐在港島區HMV駐守的Mr.Jack都已致電給我﹐說他們公司也有貨了﹐不過又是香港版,灰。 實不相瞞﹐其實早個多月前我已經在旺角信X中心購入一隻附有中文字幕的「老翻」DVD﹐因為當時怕這齣動畫沒有中文版的推出﹐如果買了日本版內容根本就不會看得明﹐所以便心急地購入這隻「老翻」作打底或者後備之用。另外為免重蹈《AKIRA》的覆徹﹐現在市面上的日本普通版暫不會考慮﹐但經自己草率地考慮過﹐自己也忍不住到HMV.co.jp訂回來好了﹐見到原來仲有貨﹐唔洗心掛掛。 最後說句「大友克洋﹐對唔住。」﹐我買了「老翻」。 《STEAMBOY》 BLOG : http://steamboy.cocolog-nifty.com/

我這區沒有戲院。

近來沒有到戲院看大熱的《星球大戰前傳III(Star Wars: Episode III)》﹐因為本身對《星戰》沒太大的興趣﹐只是早一兩星期在明珠台番看了《星戰前傳I》﹐也沒有為了「青春性感偶像名緩」Paris Hilton到戲院看《恐怖蠟像館(House Of Wax)》。不過六月很多想看的電影都會相繼上映﹐相信下個月將會有好幾晚留連戲院。雖然近來沒有看戲﹐但留意到呢兩日都有談及戲院既新聞﹐其中已結業既一間﹐記憶中在那裡只看過兩套戲﹐夠大又舒服﹐不過對我來講比較遠而選擇都比較少﹐應該因為只有一個院的關係﹐所以就算在港島區﹐這間戲院通常都不會在名單之內。 十四年前搬到現居既呢一區﹐當時大約有四至五間戲院﹐但今日一間都無。當年身為小學生既我當然無多除零用去戲院﹐就算要去戲院睇戲﹐都由家父家母出錢﹐不過多數都會到樓下影視店租VHS或者LD﹐在家庭影院欣賞。我區既戲院有結業有轉型﹐轉為三十蚊全天候成人情侶影院﹐轉為十蚊清倉大型雜貨舖。記得最後一次在我這區看的戲是《中華英雄》﹐暑假檔期十幾個中學同學柴娃娃「踢拖」到戲院﹐好似VIP包場一樣。發展迅速﹐轉頭我地已經「踢拖」到同學家中看VCD版的《鬼娃娃花子》。講到尾﹐不是要談電影工業怎樣蕭條沒落﹐也不是要談BT或盜版問題﹐問題是我這區超過三十萬人口之多﹐點解一間戲院都無﹐我這區的人不看電影不娛樂嗎? 打個比喻﹐觀眾會山長水遠到數碼港看《雀聖(Kung Fu Mahjong)》而不在我這區看《頭文字D(INITIAL D)》? 講到尾﹐片種都是一大問題所在﹐如果「爛片」成行成市﹐西洋菜街開戲院多過電器舖都一樣會無人入場睇。廢話一篇﹐完畢。 相關新聞 : 「數碼影院取代傳統戲院」, 「利舞台戲院又結束」

街頭塗鴉藝術走入藝術殿堂 城市文化符碼的移轉?

臺灣破周報 – 2005年4月29日…由ROYAL ELASTICS認養館內一所藝術家專屬工作室作為ROYAL ELASTICS FREE ART STUDIO,並開放給任何對街頭藝術創作有興趣的藝術工作者 … 而塗鴉最原始的精神:「在街頭」,關於這點他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套句塗鴉者的老話「From Street!For Street!」…read more… text quote from POTS

天邊一朵雲(The Wayward Cloud)…

近期電影院同時播放著幾套介乎於色情同藝術兩者之間既電影﹐早前已經看過《愛神(Eros)》﹐尋晚亦拜訪了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The Wayward Cloud)》﹐未睇最後一套《感官樂園(3-Iron)》﹐大概都估到呢齣係最大膽最無保留既一齣。 睇完套戲﹐發覺缺水既可怕之外﹐都發覺時代唔同地方唔同﹐相對顯生出既東西都大有不同。我這年輕一輩未曾嚐過四十年前香港制水既滋味﹐未知道當中痛苦辛酸﹐只知道現在­香港人既一些集體回憶﹐許冠傑既pop song、「樓下閂水喉」、紅A膠水筒等等。依家輪到台灣缺水﹐導演亦借題發揮寫了一大堆空(幻)想。用西瓜作為性器既代替品﹐對白只有一句專注用身體去做戲﹐同男主角既職業大有連繫﹐除了這些﹐鎖匙同馬路上既水源﹐西瓜汁沖完涼惹到一身蟻﹐分鏡既交匯點與被分隔﹐一步一步咁帶您行完成部戲。蔡導演既戲又是一種新浪潮﹐一點白位都不留給觀眾﹐不留給觀眾有進一步既暇想﹐要實實在在放映到您眼前﹐難怪佢宣傳既時候都要感謝「一刀不剪」。 睇過其他尊業影評後﹐想睇睇佢之前既電影﹐用一句對白點將觀眾帶到《你那邊幾點》﹐錶同佢地兩個個有咩關係。《天橋不見了》既大雨之後點會變成一個缺水既台灣。 **另外﹐原本在去戲院之前到朗豪坊參觀〈Milk x Star Wars〉exhibition﹐但有(友)人報錯料﹐白走一敞。

The Art of CUHK 2005 – Part II.

霍采兒的「No Graff」,拾來了食環署人員噴漆用完的「No Graff」鐵造字樣,然後在街頭到處噴,並把行動拍成錄象紀錄。而展出的說明,卻是一張有關在文物館搞展覽的大會指引,另附一張字條:「我縱使敢在街上到處塗,也不敢在這藝術場所塗」。另一邊的舊作,是把繡上了自己-藝術家名字的一百大元紅衫魚拍賣,展出的是這次拍賣會的紀錄與証書。…read more text quote from inmediahk. click here to check out the article of The Art of CUHK… more

The Art of CUHK 2005.

今早渡過了一個看似閑來無事的「長週」,因為自公司推行「長短週」制度後,上星期返工既Group A同事已被定為「高層組」,所以本週返工既同事唯一既工作就係「等放工」。之後同Mr.Big Mad, Mr.Katol, Ms.Glutter到中大參觀《The Art of CUHK 2005》,作品很多亦很豐富,雖然不是不好但有點欠缺新意。最感興趣是那位霍采兒(Ms.Joyce)小姐的作品,但感興趣不表示讚同或反感等等,想知道多些有關她那個project – This Is Not Graffiti既資料。但好搞笑既係未進過中大就已經有作品參展,哈哈,如果大家都會去看的話,請留意This Is Not Graffiti的video。《The Last Supper》用上這個手法,新鮮。Frank Vigneron的畫作,非常震撼。… more